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说课稿
岩满囡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课内容。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再者,贞观之治上承文景之治、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知识,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
1
f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说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说教法:历史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教授,所以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还
2
f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练习法等。说学情学法: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