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关于陆游的资料时,学生便由了更深的体悟。此时,我们不妨再向学生介绍一些风格类似的其它诗歌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除了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便也会在对内容和诗人情感的体会上下些功夫。
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在讲授《将相和》时,因为课文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时的事情,可以向学生描述当时社会的文化的一些人物情况:春秋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当时出现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伟大的文学大家。其中孔子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他给后人称之为“圣人”。他手执着“仁政”的大旗,挺身而出,奔走与各个诸侯国,呼唤着他的神圣的理想,呼唤着正义和他所崇尚的道德。这个知识渊博而又勇敢的老人;这个真诚而又执着的“圣人”,一生都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奔走呐喊,一生都在维持着正义和良知。他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三、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阅读经典。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现代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可能都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此,必须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活
f动时间来读经典。课外阅读中,学生常常接触到不少成语,通过“摘抄”的形式进行积累,比
如每人准备一本“成语摘抄本”,一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大概含义,并在学习中尝试运用这些成语。此外,在课外活动中,为了配合学生摘录、积累成语,开展一些诸如“我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收集热情。除了课本、课外阅读中有成语外,广播、电影、电视、日常用语中的成语也数不胜数。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日积月累,那么他们成语仓库里的成语就越来越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就得到了稳步提高。
唯有阅读本民族的经典,我们才有可能记住自己的血脉,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经典是我们灵魂的依托。
四、善于抓住契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1、关注日常生活,探寻文化精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