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训、团队会议,与各家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协助机构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开展社区(综合服务)分领域培训沙龙,和社工们一起开展服务,受理社工转介的疑难个案,修改计划书再反馈给社工,为社工提供情绪支持,整合联络各项资源等等。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为了保证给到每个社工充分的支持,又不让社工经常离开各自工作的单位,燕琼选择自己前往各社工的服务点提供督导,一天之内来回于深圳市的各区是常见的事;争分夺秒、一天内做N件事是工作的常态;为去督导以“纸片人”的状态挤公交和地铁也是家常便饭。这每天“奔波”的工作,燕琼总以一句玩笑话“住在深圳的哪个角落都不要紧,反正都要每天往不同的社工点跑”轻松带过。
熬夜加班替代了灯火阑珊的夜生活,小小的肩膀永远挂着大包,里面塞满各种资料。为了兼顾工作和家庭,她甚至让先生在周末做义工。她把香港督导Ame
的名言“自我毁灭”作为自己督导工作的座右铭,从不害怕自己督导的社工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强大。相反,她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让社工们成长和发挥,也正是这样,在燕琼短短几年的督导工作中,她就培养了2名见习督导(现已是初级督导),6名督导助理和多名市级和机构级优秀社工。
作为深圳市首批初级督导,周燕琼深知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接过香港督导手中的接力棒,传承他们的专业和敬业精神,为深圳社工们提供适切的督导和支持,培养越来越多的社工。“她不是在督导,就是在去督导的路上。”燕琼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
社工之星马洪波:企业社工,与劳务工风雨同行
“若社会工作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朝圣之路,我是此路上虔诚的跋涉者;若社会工作者是一名筚路蓝缕的拓荒者,我是充满激情的一个,痛并快乐着。”马洪波
马洪波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家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有一份薪资优厚的工作和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然而在取得首批社工师的资格后,他毅然放弃的已有的职位,惜别妻女,只身来到深圳来追寻一个社工梦。他认为相比心理咨询师的专家角色,社工的角色更符合自己的情怀,通过陪伴弱势者同行,扶持社会公义,推动社会进步所具有的作用和优势要宽泛许多,所以来到深圳这块社会工作的热土试水这个中国的新职业。
在接触了“新生代劳务工”这个中国社会特殊的弱势群体之后,他们的生存状态触动了马洪波的内心。尤其是深圳富士康十几个鲜活的年轻生命的陨落,更是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激起了一个有心理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