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生应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201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630万。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高校毕业生需要时日,目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依然存在。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本身的原因,还有毕业生自身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
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国家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供给与需求错位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求才难“同时并存。。三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我国中东部经济发展较快,是每年毕业生最期望就业的地域,在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地区城市聚集了大量优秀、高层次的人才,而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西部地区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现在正值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的时机,急需大量优秀、专业的人才,却很少有毕业生问津,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2)选人用人,缺少标准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而外企,特别是500强企业,更愿意选择大学生进企业,从头培养。这种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开始重视和建设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从毕业生自身来看,主要表现在:(1)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我国大学生一般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只要23个月。现在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2)准备不足,目标模糊目前国内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