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教字〔2010〕23号
浙江师范大学关于修订2010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为建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本科教学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现对2010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建构自主化、个性化、研究性学习的
1
f本科教学新体系。二、培养目标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专长突出,具有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各专业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新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三、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坚持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为学生发展打好宽厚基础。2.个性化原则。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要求。3.实践性原则。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规范实践教学周(短学期),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4.特色化原则。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点带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特色人才。5.实效性原则。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科学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程修读的针对性与满意度。四、修订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
f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力求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改革非师范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建构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院、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学生学习的特殊要求,试行“实验班培养计划”。2.课程体系与内容:相同学科门类的专业要开展平台课程的研究与论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学科平台课程;各专业自主设计专业课程,在教授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框架基础上,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自主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8周的短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