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精神伴我行
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吕巷中学陈怡
陶行知,是我进入大学后所认识的第一位国内著名教育家,他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颗草的精神。
陶行知是一个有着极高社会地位的教育家,他为了改变中国当时的教育现状,放弃了正在美国攻读的博士学位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之后他又放弃了拥有丰厚薪水的大学教授的职位,下乡创办了晓庄学院。他白手起家,为了让教育真正扎根在农村,为了农村的孩子们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放下身段,无论什么脏活累活都干。爱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教育,老师是太阳,孩子是向日葵,他们的目光围着老师转,同时也希望老师能也够多关注他们,陶行知做到了。他真正地做到了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他都给了他们自己全部的爱。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眼神、一句问候…都会消除学生内心的疑虑与不安。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爱每一个学生就意味着无私奉献,陶先生不仅身体力行,并号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这样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他对教育最真挚的诠释,对教育最执着的追求,也是对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鞭策。
随着剧情的推进,在陶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他对学生的爱甚至超越自己的生命。当国民当局企图收买陶行知的时候,他幽默地说,连小偷都知道给他留一点,让他维持自己的生活,难道你们要夺走他全部吗?对他来说,学生是他的最爱,是他的生命啊。要封了晓庄学校。两派的学生起了争端。陶先生告诉他们,要封学校,你们愿意吗?现在正是大家放弃成见,一起为了学校努力的时候。当时在陶行知的学生中有分属共产党的,也有分属国民党的,作为国民党的情报机关甚至在未来的十几年中一直监视,并且一直准备暗杀陶行知。但是陶行知一直说,不管是什么政党,都是他的学生,所以他绝对不会出卖共产党学生。他也同样关心别的同学,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陶先生爱满天下的精神。
有教无类,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都是要同样地爱。回看我们自身,应该更好地反思我们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最好。我们的学生同样来自不同的家
f庭、不同的环境,表现出来的行为当然也是不同的,孩子们学习的能力更有差异。我们会同样去爱吗?可能有的孩子很调皮总是不听老师的话,这样的孩子可能会让你没那么喜欢,现在想想其实应该多找找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可能是有了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