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通常是过渡性体质,在青壮年身上多见。因为湿热体质的人常常由于身体酸痛、感染、上火、发炎、二便不畅而经常吃些清热解毒、祛湿通泻、抗感染等苦寒伤中败胃或寒凉利尿伤阴的药物。所以湿热体质到了中老年以后逐渐就分化了:有的人可能在吃多了利尿祛湿、清热解毒的药之后转化为阴虚体质;而有的人则因此慢慢把阳气伤了,转变为气虚、阳虚或者痰湿体质。到了老年,也有湿热体质,但已经不是主要的了,很少有人到了老年还以湿热体质为主。祛湿热的药一般来说都不是很平和,不能久吃。如茵陈、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黄草、鸡骨草、木棉花等都是寒凉的。在中成药里有甘露消毒丹、君泰口服液、清热祛湿冲剂、溪黄草冲剂等。这些中成药和四君子汤、陈夏六君丸、香砂养胃丸不一样,不能久服,但凡
f湿热已祛,舌苔不黄,小便变清,大便通畅,炎症消了,就要马上停药。没内热的时候千万不要吃,是药三分毒,这些药的毒性还不小。更不能预防性地吃些清热利湿的凉茶,在岭南地区有这种不好的习惯。
四季养生:空调避湿热,秋天多清润湿热体质最怕夏天湿热和秋天千燥,因为在这两个季节最容易小便不利、量少色黄大便干结不通,使体内湿热排泄不畅通。因此夏季如果消化尚好,可以多喝水或者多喝祛暑清热利湿的凉茶,并且特别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各种炎症。如果环境又湿又热又闷,可以常用空调。秋季尤其初秋干热时,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天清晨喝一小杯淡盐水或蜂蜜水,以润肠通便。春季多做筋骨肌肉关节的神拉舒展运动,以利肝胆。冬季不宜多补。经络调养:肝俞、胃俞、阴陵泉、三阴交湿热体质养生的主要经络有背部膀胱经、胆经、脾经。主要穴位有肝俞、胃俞、阴陵泉、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太冲属足厥阴肝经等。湿热明显时首选背部膀眺经的刮痧、拔罐、走罐,可以改善尿黄、烦躁、失眠、颈肩背疲劳酸痛。上述穴位不要用艾灸,可以指压或者毫针刺,用泻法,要针灸医生才能做。湿热体质的养生原则湿热体质的养生原则是疏肝利胆,清热祛湿。保证肝胆疏泄畅达,通畅祛除湿热的渠道,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
f疏肝利胆的最佳方法就是情志畅达,情绪平稳,增加身体的柔韧性,使筋骨关节柔软。肥甘厚腻、烟酒熬夜最易酿生湿热,务必戒之。二便是湿热排泄的渠道,要多饮清水,二便畅通,大便不黏滞,小便不要很黄。
1、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不要再生湿热了,清热利湿,就是保证二便畅通,大便不要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