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工作,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构建了完备的安全教育体系。但仅仅有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要靠人,校园安全工作的相关人们是否具有安全意识更重要。很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意识薄弱是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屡有发生,因此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学生甚至是教职员工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也是校园安全问题的隐患。校园安全问题涉及校外也涉及校内,有些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是容易被忽视的,可见,我们所面临的校园安全涉及到校园内外的方方面面,形势比较严峻,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清醒和认识。r
二、安全意识的树立,应该贯穿在学校的各种日常教育活动中r
“意识决定行为”,而意识的形成又必须通过行为不断地强化,才能树立。树立安全意识,要求学校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r
1.在常规教育中学习。对师生进行有关安全工作的法规、要求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是师生树立安全意识的基础。通过教工大会或专题学习的方式组织老师和相关人员学习有关安全的要求和规定,以及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学校制定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通过晨会课、主题班会课以及日常常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安全问题的认识,掌握有关的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抓住每一次教育的机会,利用好每一种教育形式,从各个方面详细地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遵守学校提出的安全要求,使师生们对校园安全问题能认识到位,行为有范,处置有度。r
2.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安全教育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本学科的教学有意识地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学科教学中可用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主要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学校要重视和发挥《思想品德》的作用,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用好可为学校安全教育所用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r
3.在多方配合中拓展。r
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学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拓展教育资源,使学校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