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量、少数民族数量、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每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介绍,等等。
三、小组合作问题的确定
第一,教师选定的问题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能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难度适宜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如“等高线”内容中,“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内容,而二者的区分则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够掌握。
第二,教师要选择任务比较多且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在短时内解决,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较快解决的学习内容。
第三,教师要选择内在结构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问题,避免将肤浅、简单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谈。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真正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模式的落实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第二,教学模式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学习过程。
第三,设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布置前置性作业、4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展示、教师引导点拨、检测巩固。
五、小组合作活动评价
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和肯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不能单一,要尽量多样化。例如“很好”“你真棒”“表现不错”之类的单一、乏味的评价用语已经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具有启发性评价的话语,如“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能再多介绍点吗?”“其他小组还有更好的意见吗?”等等。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师应该做好知识的储备工作,随时应对学生灵活的思维世界,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马维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教育革新,2005(6)2丁洪亮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3王丽敏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1(11)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