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2.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教学流程图社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媒体运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
导入教学1.初步认识形式法则
观察思考教材中的书法作品,但是教师对这个作品要做一定处理,使这个“永”字看起来是倾斜的,或者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这个字。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字美不美?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会觉得不舒服。
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的图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之间的联系。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可以独立思考或者分小组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请一些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内容无需重复,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发现),教师对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思考研究
教师提问:什么是美术作品?
f总结: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学生回答
讨论。
2.形式美的来源展示
作品彩陶和青铜器中的纹饰。教师提问:这些纹饰为什么看起来比较美?它们是怎么来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将内容写到纸上。
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分析上述问题,指出上述作品的纹饰之所以看起来比较美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的。观察与研究3.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展示作品
教师展示一些作品,包括一幅绘画作品,一幅雕塑作品,一幅木版年画,教材中的“漆盒”,教材中的“民居院落一角”。
教师提问:这些物品哪一些可以被称之为“美术作品”?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对上述作品进行归类分析。比如绘画和雕塑是美术家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是美术作品。而木版年画、漆盒、民居院落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制造出来的,在当时虽然普通,但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会逐步获得较高的价值。也可以结合“思考与交流”或“活动建议”来进行教学。
思考4.美术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