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土地管理概述第一节土地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所进行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活动。一、土地管理的目的1维护土地所有制维护土地所有制维护土地所有制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即国家土地所有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2调整土地关系调整土地关系3永续利用土地永续利用土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二、土地管理的内容1土地管理的客体土地管理的客体2权属的管理权属的管理3利用的管理利用的管理三、土地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为实现土地管理目标而拟定方案和措施的过程计划职能:计划职能预测→决策→计划编制→计划实施计划的形式:计划的形式:策略,政策,规则,程序,预算2组织领导职能组织领导职能组织(1)建立土地管理机构,确定职责与职权(2)领导、监督、激励、协调相关人员开展土地管理活动3控制职能:将现实工作成果与计划目标相比较,并纠正偏差的过程控制职能:控制职能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偏差分析与纠正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后果控制控制可分为土地管理的方法手段四、土地管理的方法手段1行政方法(“行使政治权威)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行政命令,直接控制管理对行政方法(行使政治权威”)行政方法行使政治权威象2经济方法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杠杆(地租地价、财政、金融、税收等),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经济方法动3法律方法法律方法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巩固和调整土地关系法律方法4技术方法技术方法运用科技手段,为土地管理提供指导性信息技术方法五、土地管理的主体1土地管理部门的发展土地管理部门的发展2国土资源部组织机构及职能国土资源部组织机构及职能小结土地管理国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土地管理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第二节土地法制与监察一、我国土地立法概况二、土地管理法概述1、土地管理法是调整人们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调整的关系及方法调整的关系及方法土地法律关系的主体:土地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3《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土地公有原则;合理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