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一个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心理学基础。一、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从20世纪中叶开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行为观逐渐被认知观取代。许多学习心理学家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观在吸取不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基于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等特点,可以对研究性学习理论作如下简要的描述:(1)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2)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3)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
f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4)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5)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1.学习目标的设计。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