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立实像实像虚像
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A、f甲f乙f丙B、f丙f甲f乙C、f甲f乙f丙D、f乙f丙f甲三镜的调节问题例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2
f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凸透镜焦距cm物距cm像距cm像的正倒142047倒立143026倒立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144022倒立
146018倒立
162080倒立
163034倒立
164027倒立
166022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针对性训练】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三、达标测试0cm1010020304050607080901、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2、下面关于近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B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