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第9讲口语交际
考点一:劝说
1(2016曲靖)“……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寻寻觅觅,凄凄
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
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
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
国学经典著作?(2分)
示例:小杨你好!中考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剧和网络
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
习奠定基础。你说对吧!(有称呼,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2(2014云南)请结合语境,写出恰当的对话。(2分)
周末,你应同学小明之约,去他家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制作手抄报的任务。
到他家后,小明的父亲对小明说:“你们两个不好好读书,一到周末就约在一起玩,能
有什么好事情?”
小明很委屈,又不敢与父亲争辩,他无助地看着你。
见此情景,你上前对小明的父亲说:
“
”
小明父亲听了你的解释,高兴地同意你和小明去做手抄报了。
示例一:叔叔,您好,您家氛围比较好,所以我们来这里一起做手抄报,叔叔您愿意和
我们一起做吗?示例二:叔叔,您好,您误会我们了,我们今天是按照老师的要求,
来合作完成手抄报的,做手抄报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称呼,语言得体,
言之有理即可)
3(2016曲靖一中一模)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
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在诵读《三字经》中“昔
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
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
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
样说服他?
示例:“国学”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必然会有一些糟粕或过时的
东西,但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精
髓。
4(2017预测)在听说宁泽涛的获奖经历后,张华、李亮等同学准备星期天去野外的河流
学习游泳,你听说后觉得很危险,你要怎么劝说他们不要去呢?
示例:张华、李亮,你们学习游泳的热情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