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对当时全国上下在“学习苏联老大哥”口号下简单照搬照抄苏联建设经验,“一开始就不满意,心情不舒畅”。他数十次在大会小会上讲话,发表文章,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并率先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一条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经济的工业化道路。这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突破前苏联工业化模式束缚的创新产物,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打下了极其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创新,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科技创新的设想。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从一个师范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毛泽东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他的过人之处,就是比一般人更善于总结经验,更机智灵活,更富有独创性。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主张从战争情况、时间条件、战争性质、地域条件、民族战争的指导规律的不同着眼,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应用,大胆创新。对于在战争中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他说:“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的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他的这一思想,成为他确立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础。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提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向外国学习方面。毛泽东首先充分肯定了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我们应该向他们的长处学习。他又说:“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当然不要学。”这就是著名的“洋为中用”的原则。批判吸收外国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而又生动活泼的新文化。毛泽东同志明确地说:“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继承和借鉴决不可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他鼓励科技工作者用近代外国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整理中国的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