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极为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远去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纵目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铺垫充足,结句点破,水到渠成。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诗人怅然远望的送别之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颇富神韵。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己亥岁感事唐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注释】①打柴为“樵”,割草为“苏”。(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3分)(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3分)【参考答案】(1)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人民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战乱图景。3分)(战乱图景,2分;民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1分)(2)最后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1分)以“一”与“万”“荣”(成)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1分)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1分)【赏析】作者用这一句来感叹战争的悲惨无情,也是借此讽刺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f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