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黄庭坚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
01博闻强识,家庭熏染
黄庭坚早慧,属于神童。他5岁就能背诵五经,“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他的父亲黄庶追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庭坚”为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
02年少风流,才华横溢
八岁时,一同乡前往京城科考,黄庭坚写诗赠别,诗云:“送君归去玉帝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在祝福乡人的同时,黄庭坚以谪仙自比,言辞间充满了傲气。
十七八岁时,黄庭坚带着诗稿拜望前辈名士俞清老。在投递名帖时,黄庭坚自称为“清风客”。本来,作为晚辈,黄庭坚如此署名,很是不敬。可俞清老看完诗稿后,不但没有怪罪黄庭坚,反而当众表扬黄庭坚文章“奇逸通脱”,说他将如千里马一般,有不凡的成就。
二十岁出头,黄庭坚到洪州参加科举选拔,从上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当时的考试题目为《野无遗贤》,这个题目很难写,多数人不过讲一些官话套话,称颂皇帝如何圣明,宰执如何贤德,于是民间没有了贤才。黄庭坚却一反流俗,文章哲理深邃且又文采斐然,其中“渭水空藏月,傅岩深锁烟”两句深受改卷组激赏。主考官认为,像黄庭坚这样的奇才,不但在论事说理上高出同辈,在诗文才气上更不同流俗,他日必然能够凭借文章名扬天下。
03文人的自律黄庭坚很有悟性。他游览相国寺,偶然得到了一卷仁宗朝翰林学士撰写的《新唐书》草稿。别人见不过是一堆旧纸,弃之如敝屣,黄庭坚却视如珍宝。他仔细阅读书稿中每一处涂改,对比最后的定稿,揣摩其用意。短短数月时间,黄庭坚的诗文功夫大进。黄庭坚对自己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每到岁中,黄庭坚都会反复检查审视半年来的诗文,
f常把三分之二的诗稿焚毁。他把自己的诗文集称为“帚尾集”,以示谦逊。多年后,他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了那么一点儿,有了传世的可能,才把文集更名为《敝帚集》。
04命运的转折点:良师益友不过,青年时期的黄庭坚还只能算是一方名士。他的文才得到天下人认可,主要源自苏轼的褒奖与文彦博的举荐。苏轼一见黄庭坚,便认为其文章超凡脱俗,独立万物。他热情地赞扬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黄庭坚以一块洮河石砚作为见面礼登门以弟子的身份拜见了老师正式成为苏东坡的学生。在汴京三年的时间里黄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为仰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