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习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掌握几个重点内容,一是理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概念,并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的历程;三是寻求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学习安排】5学时【学习内容】2010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当前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经济增长粗放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因此,转变经济发展刻不容缓,要大力推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这不仅昭示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而且也指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以解读。以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更充分的了解,并且取得广泛的共识。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一)单纯追求GDP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主要采用的指标是经济增长。它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或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GDP)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仅仅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这种单纯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单纯追求GDP会导致忽视发展经济的目的。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为了增长的增长则把增长或追求GDP当作目的,这就会忽视很多有利于文明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2)单纯追求GDP导致为了增长而不择手段,由此引起各地的过度建设和重复建设,而且还对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激励,结果是污染环境,使资源不堪重负。(3)单纯追求GDP还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如果GDP被当作唯一的目标或主要的目标,这会使地方政府形成GDP导向的政绩观,如此,数量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目标,提高质量或者为此需要的技术创新被忽视,其结果就是集中于制造环节这一产业链条的低端,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传统的经济增长采取的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最明显地表现为“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三高一低”的特征。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而且也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在世界上比重已大大超过经济增长总量在世界上的比重,而且增长的速度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进一步地提高。这对我国的能源形势形成很大压力。中国目前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