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机心理
经济中的投机(speculate)行为是指在买卖货物、国债、股票等过程中,因市场价格的变化,既承担风险也可能赢利的行为。投机行为在股市里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基础性行为。若没有投机,股市将丧失其大部份功能,也就不成其为股市。任何行为总伴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无意识也是一种心理态势),或以某些心理过程为其前导。股市投机行为当然也不例外。本文即试图对股市投机心理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股市机制及股市群体心理股市涨跌取决于买卖双方力量强弱的对比,买方力量强于卖方力量股市就上涨,反之则下跌。简言之,某股票供不应求,其价位就上涨;供过于求,其价位就下跌。对整个股市而言,如大部分股票供不应求,股价指数就上升;如大部分股票供过于求,股价指数就下跌。影响股市供求关系的因素当然是极其复杂、难以把握的,因而就有所谓“股市测不准理论”或“股价任意走向理论”(把股价的涨跌类比为物理学中分子的布朗运动)。但是从社会群体心理的层面来把握股市供求关系又似乎极其简单:如果大部分股市投资者和投机者(或如当前流行的那样笼而统之地称其为“股民”)认为股市将上涨,买入股票可以获利,股票将供不应求,股市就会上涨;如果大部分股民认为股市将下跌,卖出股票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股票将供过于求,股市就会下跌。简言之,大家认为股市要涨,它就涨;大家认为股市要跌,它就跌。基于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乔赫布鲁默的理论,我们可以构造出股民群体心理受外界刺激产生变化并最终影响股价指数的过程如下:刺激情境:股市内部(上市公司与股民的数量和质量,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的运行效率,信息传递的对称性程度等)和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道德等)影响股民群体心理的各种刺激要素。股民群体心理(对刺激情境的解释):知觉(对刺激情境的感知、意识)、认知(对股市将上涨或下跌的信念)、动机(买入或抛出股票的趋利避害欲望和冲动)等心理过程。
f股民群体行为:竞相购入或抛出股票,或鼓动别人购入或抛出股票。股市供求关系:买卖双方力量对比。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市场上只有买方或只有卖方。股价指数:上述各过程最终导致股价指数发生变化,而指数的变动又成为刺激情境中最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即指数上涨就是它继续上涨的原因,指数下跌就是它继续下跌的原因。刺激情境对股民群体心理的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