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理解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优势;知道四大媒介。(2)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出示投影的“知识结构”,学生自学基础上,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时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相传唐代时我国就出现了初步具有新闻传播功能但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由此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走向繁荣的报刊业:1、近代报刊业的起步:(1)外国在华办的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西方传教士于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期刊其主旨以传播西学为主。②《中国丛报》(183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中国丛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它是由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主编的月刊。主要发行地点是广州。③《万国公报》(1868年):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19世纪后期,该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是任何一种中文期刊不可比拟的。它主张“中国必须变法,但变法须不存畛域之见,由洋人为导师,走西方的道路”。成为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④《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2)国人自办报纸:(19世纪70年代起)1)代表①《昭文新报》(1873年):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这是中国人创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