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班级当中的后进生还是优秀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后进生同样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但是许多教师不理会后进生,认为他们只会捣乱。其实不然,后进生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关怀。孩子们受到教师冷落时自信心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他们便缺乏集体意识,且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伤害。从而认为在集体当中没有自己展现特长的机会,没有受到同学与教师认可的空间。
(三)父母外出务工疏于对孩子的管教
在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隔代看护。监护人年纪较大精力较少,疏于管教,再加上溺爱,于是造成许多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班级后进生当中大部分都是因这造成的。
二、转化农村小学后进生的对策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提出:“任何教师都可以引导所有的学生走向成功,对生活学习充满自信。”要想转化后进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结出硕果。
(一)加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不但要抓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使多方位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思想、道德多方面能力构建发展的重要教育活动。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全力加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
(二)剖析根本原因,找准转化方法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先须知人。若想通过德育教育有效转化班级后进生,最重要的就是全方位了解、研究班级后进生。只有教师真正细致入微的观察了后进生,在转化的工作中才能准确的把握其思想与行为习惯,最终通过实际行动有的放矢的展开后进生转化工作。例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当前生活、思想、交友情况等,课堂教学中多观察他们的表现,课后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全方位掌握学生情况。此后,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后进生进行一个科学的分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用德育教育感化他们。
(三)加强家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对小学生影响最大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善于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沟通,最大限度的争取家长或监护人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如此,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四)加强小学校园德育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道德教育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