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因而又造成了第二次阳极电流IA的下降,这种能量转移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若以VG2K为横坐标,以阳极电流值I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谱峰曲线,两相邻谷点(或峰尖)间的加速电压值,即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值。这个实验说明了夫兰克赫兹管内的电子缓慢的与氩原子碰撞,能使原子从低能
f级被激发到高能级,通过测量氩的第一激发电位值(131V是一个定值,即吸收和发射的能量是完全确定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明了原子内部存在不连续的能级,即波尔原子能级的存在。
三、实验仪器: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含夫兰克赫兹管、微电流放大器等)微机等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拨动电源开关,接通电源,点亮数码管,将手动自动切换开关,换至“手动”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扫描幅度调节”旋钮到最小位置,预热三分钟后开始做实验。2,将电压分档切换开关拨到“5V”挡,旋转“5V”调节旋钮,使电压读数为2V。这时阴极至第一栅极电压VG1K为2V。3,将电压分档切换开关拨到“15V”挡,旋转“15V”调节旋钮,使电压读数为75V。这时阳极至第二栅极电压VG2A(拒斥电压)为75V。4,将电压分档切换开关拨到“100V”挡,旋转“100V”调节旋钮,使电压读数为0V。这时阳极至第二栅极电压VG2A(加速电压)为0V。5,将电流显示选择波段开关切换到10A挡,并调节调零旋钮使电流显示指示为零。
6,将将手动自动切换开关,换至“手动”位置,旋转加速电压旋钮VG2A,同时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并根据电流表的数值大小调节好“电流显示选择”档位,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加,电流表的值出现周期性峰值和谷值,记录相应的电压、电流值,以输出电流为纵坐标,电压为横坐标,作出谱峰曲线。【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手动档位)电压加到60V以后,要注意电流输出指示,当电流表指示突然骤增,应立即减小电压,以免管子损坏。2,实验过程中如果要改变第一栅极与阴极和第二栅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压及灯丝电压时,要将0100V旋钮逆时针旋到底,在改变以上电压
f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数据记录及处理】
I10900125914192126251911711193038515658UV1020115127139148157167175190203220235247250256263268276281285I1096365716861453517108122147681011121161241189158UV294296305310319329334344349354359362372378394402412421430441450I109251419437687102111126134144147153157155148138UV46047747148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