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公开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柳驿九年一贯制学校杨彦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科目】语文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学生分析】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师要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f【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一课时
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父母的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齐读课题“‘精彩极
了’和‘糟糕透了’”。
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
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引号。
(在这里为什么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精彩极了”是母亲
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题目引用了他们的话,所以加引号。)
③、你想问什么?
(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谁说“精彩极了”谁说“糟糕透了”)
那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那些问题的答案?
(是呀,面对儿子的一首诗,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如此相反的评价呢?我们会在接
下来的学习中讨论。)
2、看来同学们的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