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2.先秦文献有云:“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中央之帝为浑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些言论的主旨在于强调A.民贵君轻B.道法自然C.节用尚贤D.以法治国3.《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4.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提高个人的身心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用佛道思想改造儒学D.实现社会秩序的规范51860年9月,咸丰令曾国藩率军北上勤王,但李鸿章以英法“不过金帛议和”为由,劝告曾国藩按兵不动。李鸿章的言行所反映出的现象在此后数十年间愈演愈烈,成为清末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类似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时隐时现,为解决此类现象,古代王朝中较为成功的制度实践是A.郡国并行制的推行B.节度使权力的加强C.诸路转运使的设置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6.有两则描述中枢机构的史料:其一:中国古代某机构“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其二:19世纪中期徐继畲描述近代西方某国机构:“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两国“机构”的共同点是A.适应了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B.享有法定的机要事务决策权C.对君主权力构成了有效制约D.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讨论7明朝中后期繁荣的小说、戏剧竞相得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