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4年度焦作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参赛课件
《321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单位:温县第一中学姓名:韦明辉时间:201410
f《321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第一节阐述“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学习,是上一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并且为我们下一步学习工业等其他产业提供范例。因而对本单元内容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学习好本节内容尤为重要。2、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它们对农业生产和布局影响程度不同。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相应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即农业地域类型。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从而切身体会到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教学难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作为农村学生,应该说学习农业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当前的现实是,农村的孩子对待农业也一窍不通,根本不知道小麦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对于这种现状,作为教师,不用着急讲书本上的知识,应该先丰富学生的农业知识,尤其是各种作物的习性。
2、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学习方法: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取有用信息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2、过程与方法: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通过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教学纲要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区位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教学设计通过四张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形成的原因
用学生熟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