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作则,生活方式的传承绝不可忽视。有一个12岁的女孩子被她的妈妈带来咨询,说同学都不理她,与人交往困难,很是苦恼。通过了解知道了她好骂人,情绪不稳,本来是春意盎然,突然就冰天冻
f地,让别人很难受,谁还会跟她玩?再进一步了解,原来她的妈妈好骂她跟她的爸爸,并且很容易情绪化,问题的原因找到了,她的行为方式是从她的妈妈那儿模仿来的,家长是不是要反思啦?
二、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给他自信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马斯洛认为人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形成“我是好孩子”的心理暗示,并朝着“好孩子”模式发展。一句“你真棒”是一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是一种看孩子的角度。但夸孩子一定要夸的具体、由衷,告诉他哪儿棒。比如,孩子早上能自觉起床,起床后能把床铺收拾整齐,你就要及时告诉他你有一个独立的好习惯,你真棒。孩子每次考试都能独立完成,即使考不好你也告诉他你很棒,你是个诚实的孩子。以后继续这样适时强化,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孩子深信他是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积极暗示。赏识教育并不是对孩子的一切肯定,也要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生活要规范,有原则,有批评,让孩子在生活中有禁区,犯了错要受到惩罚,让他懂得有些原则是无法动摇的,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还有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特别是拿他的不足和人家的优点比。
f孩子需要的是能够真正了解与理解他们的指路人、成长的陪伴者、同行人。居高临下的教育都是无效的,不试图走进心灵的陪伴都是无用的。所以家长必须更多地了解子女,了解他们的需要。因为懂得,才能拥有;因为懂得,才能给予;只有懂得孩子,才能拥有他们的爱;只有懂得孩子,才能给予他们需要的教育与陪伴。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中心中学)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