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A.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
2.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具备多元性和发展性。下图是近代经过改良的旗袍。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
A.汉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满族()
3.近代中国城市的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不包括A.西方的影响B.近代工商业的发展C.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D.受农村生活习俗变化的影响
4.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明显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①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1
fA.①②③④C,①③④
B.①②③D.②③④()
5.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6.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7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有()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①②③C.①②B.②③④D.①③④
2
f81920年,假如你想从天津到北京旅游,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是A.坐火车B.乘飞机C.骑马D.坐汽车


9.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
10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企业打工,后来他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企业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A.广州B.天津C.上海D.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