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都被3H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一代的所有染色体上都含3H标记,且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被3H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共有20条染色体,但其中只有10条染色体含3H标记。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DNA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方式,能结合两者准确判断。
13表现型正常的双亲有一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Y,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
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B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C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D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由于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而父亲正常,所以其XbXb只能来源于母亲。又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导致形成的卵细胞中含两个Xb染色体,当与Y精子结合时,形成了XbXbY的受精卵,D正确。
8
f1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遗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D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B
【分析】格里菲斯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B错误;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以豌豆为材料,得出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通过绘制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B。
1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