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①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②必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③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④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⑤它认为学习是有意思的心理过程;⑥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⑧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答: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知识迁移的发生和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地为学生创造知识应用的情境,就可以使知识迁移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过程,从而加快知识迁移的发生,提高知识迁移的效果。另一方面,知识应用中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从知识应用的各种形式来看,无论利用已有知识解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还是利用已有知识发现并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已获得的知识并对吹一种新的问题情况产生积极应影响的过程。所以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知识的迁移来实现的。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答: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建立应遵循真诚原则、尊重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原则(交换原则)等,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积极的聆听和有同感,且要主动热情。人际关系的维护首先要避免过激的争论;其次是要学会批评;第三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答: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能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