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不充足四一词多义:1舍:A便舍.船,从口入shě动词B屋舍.俨然shè名词房屋2寻:A寻.向所志动词寻找舍弃离开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
fB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3为:A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B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4遂:A遂.与外人间隔副词于是就B遂.迷,不复得路副词终于5其:A复前行,欲穷其.林代词那指代“桃花林”B既出,得其.船代词他的指代“渔人的”或“武陵人的”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他指代“渔人”或“武陵人”6之:A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渔人甚异之.代词此这指代“所看到的景象”C具答之.代词他们指代“村中人”或“桃花源的人”D处处志之.助词凑足音节的作用无意义五、课文分析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六、句子:用原文的句子回答。(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村中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9、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答: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10、“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答: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11、渔人离开桃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