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一区两带六走廊”
f“一区”为中心城区,是城市化主要
发展区和产业高端化的主要集聚区。
“两带”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
发展带,既是自然生态保护带,也是山区旅游发展带,是成都市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主要承载区。
“六走廊”指成青、成灌、成温邛、
成新、南部、成龙走廊。
f“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并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对原有全域成都规划的深化和提升。2003年以来,全域成都规划确立的“一区两带六走廊”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依然符合成都的发展实际。
二、总体功能分区
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将全市域划分为四大总体功能分区,确定产业和城镇布局。
1、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
龙门山和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
f2、优化型发展区:
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该区域是我市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和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城镇布局应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3、提升型发展区:
f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重点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4、扩展型发展区: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f三、区域合作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德绵、成资遂、成眉乐、成雅和成阿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成德绵合作区:以装备制造和高新
f技术产业合作为主;■成资遂绵合作区:以汽车制造和旅游产业合作为主;■成眉乐合作区:以新材料和石化下游产业合作为主;■成雅、成阿合作区:以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合作为
f主。
四、城乡形态和空间布局
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和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强大的现代化功能,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全域成都”继而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
f市域城镇体系■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4个小城市■150余个小城镇■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
基于总体功能分区,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在市域范围内规划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作为我市实现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
f01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02金融总部商务区03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04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