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和应用相关知识,并能建立起独立思考相关问题的意识,能够独立并辩证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之间关于生态环境的利益关系。在面对价值冲突或者社会矛盾时深度认识到其中的时代局限性,并利用自己的生态文明意识对其质疑或提出建议。
生态文明责任意识,首先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能够改变生态现状的自信,相信青年人作为时代的进步力量和今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生态环境的改变将取决于他们的努力。此外,对于生态文明责任意识的培养,还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态文明责任意识的种子种植在青年学生的大脑中,再给予这颗种子以肥沃的土壤,小到食堂进餐,宿舍清洁,大到在学生所学专业课上对其今后的从业行为,均进行提醒和教育,相信学生的生态文明责任意识将会迅速健康成长。
2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下的法制教育,除了要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外,更重要是培养法制观念和法治精神。我国从1992年就已经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也得到逐步的健全,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从民事和经济立法两个角度做了针对性补充和修改。这些种种努力,都为大学生系统学习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打下了基础,也更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的法律要求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心。另外,高校除了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建议起生态文明法制观念,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普法活动,以青年人的力量和热情,使得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法治观蔚然成风。
3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属于生态资源大国,但考虑人口这一因素后,我国又属于人均生态资源小国,这一特定的国情及当前现阶段的生态环境本土化特点,不仅是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同时也为青年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了方向。习近平同志曾说过,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时代赋予青年的将是如何将当年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环境结合起来这一重大责任,而属于青年的,是将自己的青春和努力付诸于生态文明建设后所得到的赞扬与光荣。
二、生态文明教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直以政治教育为主,而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教育虽然很早就已起步,但真正得到重视并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范围,也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的生态文明教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