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关村三小:用未来定义学校(下)
教育是敏感的、真的、时刻发生的,也许是一个眼神、一声招呼,也许是一次抚摸、一句赞许。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一次访问中,遇见该校的一名学生,我问她:“喜欢学校吗?”孩子望着我,抿嘴未语,答案却在充满笑意的、澄澈的双眼中一览无余。学校是由家校、师生、同伴、社区等关系构成的共同体,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高低序位个体间的关系,比如,校长和教师、教师和学生等,被称为“纵向关系”;同一序位个体间的关系以及跨越系统边界的人际关系,比如,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等,被称为“横向关系”。在传统学校中,纵向关系被强化和固化,横向关系意识相对薄弱,这造成了传统学校的横向合作能力较弱。创新与合作是典型的横向行为,处理横向关系的能力也反映了创新与合作的能力,往往影响着一个组织所能完成的目标和目标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三、关系重构:探索“教”与“学”的新关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三小”)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已经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其中,横向关系处理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学校的创新与合作能力,最终使中关村三小
f成为了一所能够与世界对话的学校。1重构教育关系的“家和成学”“家和成学”是中关村三小的核心文化,根据校长刘可钦的解释,“家”是动态生态环境,家庭和睦,心力一处,可为万事,万事顺兴;“和”以厚德,成就大家学问。“家和成学”是中关村三小对教育关系的重新建构:在个人、群体、自然三者深度互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构建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全新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成就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的重构,可追因于“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过去我们把师生关系更多地定位在教师对学生单向的、无条件的爱与期待上,但是随着“教”与“学”方式的变化,师生关系要成为新的学习方式产生的“脚手架”,教师要与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场景中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完成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和共同的成长。在中关村三小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而教师所做的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主动与家长和社区建立良好关系,鼓励大家平等对待不同背景、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成为教学关系中的共进者,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师生关系从以“教”为重心转化为以“学”为重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