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沉淀而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动手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更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养成、不断的巩固与提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长久的耐性、持之以恒,不断鼓励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坚持性原则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行为变化大,表现不稳定,自觉的意识较差,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因此幼儿习惯养成具有反复的特点。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习惯“养”不难,而“养成”并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成为自然的流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成人很容易疲劳或者忽视,以至于前功尽弃。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很大的坚持性,时时、事事都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坚持不断的正面强化和提示,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养成永久的良好习惯。2鼓励性原则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表扬与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在某方面有进步的时候,教师恰当而及时的肯定会有效的激发积极的情绪反应,使幼儿觉得自己受到成人的关注,促使已有的良好习惯和技能继续得以保持和巩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3一致性原则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规”,也就是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应该习得的。为此,我园根据各年龄班不同的特点,结合各领域内容,整理出小、中、大各平行班每
2
f个生活环节应注重培养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家园沟通,使教师、家长更明确了培养的目标,增强了教育的一致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了教育合力对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促进作用。
三、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通过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主动获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丰富经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既包括外在的物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