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度量。例如,就群体中个体植株而言,第一次取样称重,一个代表株为1g,另一个代表株为10g,第二次取样称重,两个植株都增加1g最初重量轻的植株干物重成倍增加,而最初重量重的植株仅增重110,显然,重量轻的植株生长能力强,这样便可在一段时间的生长之后,两个植株达到同样重量,或者生长能力强者超过生长能力弱者。因此,在考虑作物生长速度时,以原重为基础是合理的。相对生长率即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通常用ggd或gg周表示。27、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积累量。将测定时期内,整株植物或群体干物质重量增加的克数除以总叶面积和相隔天数,常用单位为克(干重)米2天1,一般为4~6克(干重)米2天1,高值可达15~16,甚至还要高。28、“源”:29、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
3
f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30、光周期反应:是指在具有生光周期的情况下,生物体对明暗周期的反应而言。在通过光周期刺激花芽分化诱导反应中,对连续的暗期的长短发生反应。不论明期的长短,只有暗期继续到一定时间(临界暗期criticaldarkperiod)以上,短日照植物花芽才能分化,而长日照植物的花芽则不能分化,因此,一般认为暗期反应是光周期反应的主体。在暗期中受到短时间的光照,暗期效应也会消失。暗期反应与温度或内在节律有密切关系,这种性质在农业和园艺上已广泛利用于促进或抑制花的形成。31、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日表示。32、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简称A值)。其中不包含低于B值的温度,所以更能表征生物有机体生育所需要的热量。多应用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的计算。33、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34、干燥度: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又称干燥指数,通常有字母K表示。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35、叶龄指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