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牙牙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摘要】人乳牙牙髓基质干细胞(SHED)的研究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本身具有的多向分化潜能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人乳牙牙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基础、体外实验方法及牙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人乳牙牙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人乳牙牙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牙髓干细胞(DP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因其可特异性的分化牙体矿化结构等特性而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以往对牙髓干细胞的研究通常取成人正常阻生的第三磨牙的牙髓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而对人乳牙牙髓基质干细胞(SHED)的各项生物学特性研究甚少。11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是最早发现并成为研究最为广泛的成体干细胞,早在1968年,Friede
stei
[1]就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具有塑料粘附性,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克隆单位(CFuFs),然后将这种克隆单位移至肾筋膜下的开放系统中,发现有类骨质形成,但是由于当时并不知道CFuFs中含有BMSCs,直到1998年,Krebsbach等[2]尝试用BMSCs治疗颅面部缺损时,BMSCs的临床应用研究才真正开始,接下来,BMSCs多向分化能力的研究更为广泛,它不仅能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还可以向肌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分化。目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研究已较为成功。12牙髓基质干细胞(DPSCs)的研究2000年,Gro
thos等[3]借鉴已确认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其进行对比研究,第一次报道从成体牙髓组织中体外培养,获得集落状生长的、体外可诱导分化形成成牙本质样结构的细胞,提出了牙髓干细胞(DPSCs)的概念。各项研究表明,DPSCs和BMSCs有很多相似之处,均表达与内皮、平滑肌、骨以及成纤维细胞有关的表面分子标记,Shi等[4]还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研究了DPSCs和BMSCs的基因表达情况,得出了DPSCs和BMSCs在人类的4000多个基因表达水平上一致的结论。目前,对DPSCs的研究尚在进行中。13人乳牙牙髓基质干细胞(SHED)的研究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是从人健康的第三磨牙中提取牙髓干细胞,2003年,Miura[5]从脱落乳牙的牙髓中分离出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将其命名为SHED,认为脱落乳牙的牙髓是牙髓干细胞的又一理想来源。SHED体外培养时表现的性质与DPSCs有一定的相似性,体外经诱导培养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脂肪细胞、成牙本质细胞[6]。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对从前所谓牙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