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良好习惯
【摘
要】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好语文来说相当重
要。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提前预习的习惯读书动笔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细心观察的习惯质疑发问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培养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事项。耐心是基础、调整是关键、榜样是源泉。人常说“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一个人在他所干的事情上不走弯路,从而相对别人来说又好又快地干成事情,让其受益。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也就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同的学科因其性质的不同,在学习上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作为教师,也就不能采用同一种办法。本文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拟在本文中着重谈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一、什么是语文学习良好习惯语文学习良好习惯,是指适合于语文学科学习的一些积久养成的形式。有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目前农村小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在阅读方面学生就存在着以下问题,读出声音、逐字阅
f读、移动手指、转动颈部、纠缠生字、不当返读、忽略标题等,诸多的不良习惯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内容庞杂,涉及方方面面,比如,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等,不一而足。语文学习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不仅是“播下一个行动”的结果,它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并且与意志、情感、动机等其他非认知心理相互作用,在大量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二、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哪些笔者将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总结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提前预习的习惯。古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包括了解教材内容,确定学习重难点,做好上课的一切的准备。2读书动笔的习惯。毛泽东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