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加强语感培养的方法:一、重视朗读指导,培养语感。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当平面的语言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幻化成立体画面的时候,学生的感情才能和隐藏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文章的构思,表达的技巧,主题的内涵等才能在学生的内心引起波澜,获得启迪。所以,朗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扎实地,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1、范读引路。当老师绘声绘色地把一篇篇文章介绍给学生的时候,往往会激起孩子们心中的层涟漪,或是被美妙的景色所陶醉,或是被高尚的品德所感染,或是被曲折的情节所吸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换他个激昂,委婉处换他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孩子们会深深的被感染。记得在教学《穷人》时,朗诵到“门吱嘎一声开了”一段时,随着时缓时急,时而坚定时而犹豫,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语气语调的变换,孩子们如身临其境般的关切着桑娜的命运,感受着善良的人性的光芒,激起强烈的朗读兴趣。2、方法指导。一定的方法引导,能使孩子们从盲目的模仿中走出来,气定神闲地对其他的语言文字进行演绎。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其次,要注意停顿。读《一夜的工作》中“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的工作”“每个夜晚”,轻声读“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就能把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的心情读出来,表达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