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分析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矛盾的基础上,对在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步骤、应把握的环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核算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根据笔者对部分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毕业后能够从事专业岗位丁.作的学生较少,许多人在毕业后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而另谋他业。原因在于许多学生缺乏独立完成财务工作的信心,缺乏对财务技能的整体把握和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这些问题无疑对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提出质疑,引起人们的反思。在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会计专业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矛盾
(一)学科特点与学生素质之间的矛盾:财务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对学习者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结构有较大的局限性,又缺乏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生源素质总体有所下降,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面临学科特点与学生
f素质之间的矛盾,难度较大。
(二)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中等以上职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也必须服务于这一大局。因此,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现行的中职财务会计教材在篇幅受限制的情况下,又必须兼顾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编排时案例选用明显不足,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即使是“精选”的案例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点,无吸引力,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常常穿插一些启发式、提问式教学,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计专业本身的政策性较强,内容抽象枯燥,而教师往往注重单方面输出作用,忽视输出后学生的反馈作用,只教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