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⑥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⑦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⑧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6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7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论据:9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论点:论据:
10做一下自我分析,说说自己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
读书名言警句积累:1腹有诗书气自华。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f第二课时《不求甚解》【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马南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2文体链接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整体感知】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课后巩固】6文本探究(先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