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g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可配制010molLNaOH溶液解析: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时应“长进短出”,A选项错误;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进行判断,B选项正确;溴乙烷和Br2都溶于苯,不分层,无法分液,应该加入NaOH溶液,反应后静置分液,C选项错误;NaOH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入容量瓶中,D选项错误。答案:B6.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实验内容将25gCuSO45H2O溶解在975g水中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然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取少量待检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D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160解析:25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g×=16g,溶液的质量为25g+975g250=100g,则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故A正确;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取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实验目的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比较Cl2与Br2的氧化性强弱
C
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
f可生成Br2,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B正确;Na2CO3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HCO3也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故不能用BaOH2溶液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可以用BaCl2溶液检验,故C错误;分层后,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正确。答案:C7.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图1
图2
图3A.图1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S>C>SiB.图2制备少量氧气C.图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D.图4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图4
解析: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可以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图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以判断硫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图2为简易的启普发生器,但Na2O2为粉末状固体,不适合使用此装置;图3中,溶液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待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内,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倒入容量瓶内;图4中NO2的制备方法正确,但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A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A①稀硫酸②Na2S③AgNO3与AgCl的浊液溴水
实验结论KspAgCl>KspAg2S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
B
浓硫酸
蔗糖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f白色沉淀D浓硝酸Na2CO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