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内容摘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其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赢得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赞誉,自其传入中国之后,更掀起了中国作家的争相追捧和模仿。在魔幻现实主义的热潮中,莫言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以他大胆的想象运用六道轮回的神话原型,完成了38万余字的《生死疲劳》。《百年孤独》和《生死疲劳》中不约而同的都反复出现了“轮回”,而两者的相似性和独特性不仅基于文化土壤的不同,更展现了东西方作家不同的魔幻现实主义理念。
关键词:《百年孤独》《生死疲劳》轮回主题叙事魔幻现实主义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产生影响是在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在他的《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和创作界强烈而广泛的关注。一个和新中国同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竟然能产生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欧美文学的挤压下强势地脱颖而出,获得极大的赞誉,这在中国作家心中产生了不啻于飓风地震般的轰动。作家张玮曾说:“他的确是迷人的,新中国十年中的影响超过了所有的外国作家。”1自《百年孤独》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以来,五十多年间对于它的模仿和改写就没有停止过。从特殊的叙事模式到其魔幻现实主义,无不为中国作家津津乐道。中国文坛的健将包括莫言、韩少功、扎西达娃、贾平凹等等,都不约而同地受到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而其中又以莫言受到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富于代表性。莫言自1981年发表作品以来,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作了不少带有“魔幻”的小说,主要有《红高粱》《透明的萝卜》《球状闪电》《十三步》《酒国》《战友重逢》《我们的七叔》《铁孩》《夜渔》《拇指铐》《生死疲劳》等等。而他也是毫不讳言马尔克斯对他的深刻影响。他曾一度想避开马尔克斯这座“灼热的高炉”,在《檀香刑》的创作中一度想以“撤退”2的姿态改变自己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调子,而他的改变并不成功。自此之后,莫言的创作完全放开了手脚,不再躲避马尔克斯,天马行空的想象加上浓郁的东方色彩,将自己的作品演绎得更加离奇。《生死疲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现如今,中国学者对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名著《百年孤独》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饱和的阶段,相关的研究专著更是汗牛充栋。在80年代中期,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生成、流变和特点,注重探究其成因和影响。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中国学者开始采用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魔幻现实主义,包括作品创作风格和人物形象的比较等等。在中国,《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