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小学生音乐兴趣的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
王楼乡中心小学刘婷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从而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现在的中学生对音乐课不是特别感兴趣,就连音乐教师自己都承认音乐课不好上,老师们绞尽脑汁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环节想带动学生的情绪,可是到头来却没人理睬你,原因何在?
1,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对音乐有“完全不熟悉”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便是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也就越没有兴趣,难怪那些被世人公认为美妙的音乐,在某些学生听来也是不屑一顾,“无动于衷”的。
2,教师缺乏对感性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忽略学生的感受。从感性这一概念仍然有感觉和感受之分,感觉是被动的、无感情的接受,而感受则是主动的,有感情的投入。
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寻找那条“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的纽带,巧妙地将学生与学习音乐拉近,连接在一起,排除心理距离这一障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f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兴趣不高,对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素质教育的实现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了他的知识接受。因此,无论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教育教学新理念、社会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2.理论依据依据教育心理学等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本班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
1.总体目标以王楼乡一中,中心小学一至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和实验对象,逐步进行实验、总结、分析、论证,再实验,再分析,再总结,以便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音乐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2.研究方法及预期效果
f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