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批改学生的习作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运用标点符号时很不规范,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其实,课标中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目标”中曾多次提到“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直到1919年国民筹委会发布全国统一使用十二种标点符号。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认真学习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及其说明是不会使学生误用或乱写标点符号的,以令人啼笑皆非或曲解文义。
那么,我们学生为什么在作文中还会出现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呢?也许是出于习惯吧!这种“习惯”一定得改!
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点号和标号不分;2、点号的书写不知道占格的位置;3、句号的书写空心点与实心点不分;4、文中的点号一律用实心点;5、不知道点号不能放在每一行的开头第一格;6、当点号处在一行的最末无空格时不知道把点号放在这一行的格外紧贴这个字的右下角;7、常用的几个标号不知占几个格;8、破折号不知占几个格,有的还写分家,有的只占一格;9、省略号不知占几个格,不知写几个点,有的还写分家,有的只占一格,甚至占多个格;10、括号、引号、书名号等不知怎样占格,有的把其前半部分写在了一行的最后一个格了,有的把其后半部分写在一行的第一个格了;
f11、有的不知道引号、书名号里再用引号或书名号时用单引号和单书名号;12、有的冒号和引号连用时,往往把冒号和前引号挤在一个格里等等。读了这样的文章真的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埋怨有的学生的基础太差,而是我们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教学罢了。我们也应该正视这方面的教学了!不信你翻开考场的作文浏览一遍,若没有做这方面的教学,学生一定漏洞百出,令人哭笑不得。针对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