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太平地镇潘家沟村交流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太平地镇潘家沟村“双联双建双促”活动开展情况、区政协办公室包扶我村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们做一简要汇报。一、我村的基本情况潘家沟村位于赤峰市松山区东部,距市区64公里,是太平地镇两个山区村之一,全村无集体经济,是自治区典型的贫困村,总面积26225亩,其中耕地面积14200亩,人均有耕地面积15亩,共辖6个村民组,246户,1032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49人。全村全部为山坡旱地,水源严重匮乏,群众只能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自然状况对农民收入造成直接冲击,广大群众广种薄收的传统观念强,缺少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农业效益低下,群众投入多收入少、耕种投入大于秋收产出现象时有发生;缺少技术和信息,青壮年不能外出务工,种种原因促使群众收入低下;生态环境恶劣,“微风三尺土、大风沙连天,年年种地看老天”是潘家沟村的真实写照。2008年以前,群众人均收入不足3500元。针对我村树木稀少,土地贫瘠,风沙严重,环境十分恶劣、群众收入低下的现状,镇党委多次邀请市、区两级林业部门深入我村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从全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适地适树、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但由于没有建设资金,缺少建设项目,发展山区旱作经济林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一直搁浅至2008年。
f二、区政协办公室包扶我村情况2008年3月,全区启动了“双联双建双促”活动,区政协张成利主席、苑春利副主席带领政协办公室成员,多次深入到我村进行调查研究,与市区两级林业及其它相关部门沟通后,决定在我村实施种树、改水、养殖、劳务输出“四位一体”的帮扶思路。经过区政协办多次努力,为我村争取到产业化项目资金34万元,实施了山区旱作经济林项目。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行动,2009年初,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带头栽植枣树80亩,全村在家的38名党员有32户栽植了枣树,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群众的观念逐步得到转变,发展山区旱作经济林的激情得到了凸显,针对群众缺少发展资金现状,区政协办为潘家沟村无偿提供枣树苗5万株,帮助协调贷款50万元,协调林业部门给予全程技术服务。镇党委、政府专门抽调工作队入驻潘家沟村,协助村进行山区旱作经济林建设。当年,全村枣树栽植面积达到了1900亩,2010年、2011年潘家沟村先后栽植枣树2700亩,新修了10公里田间作业路。在此基础上区政协办为我村协调解决7万元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