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这榜样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即使我们认为差的学生,他们某一方面好的习惯都是其他学生的榜样,教师要善于发现,加以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种种习惯都是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老师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2
f重要作用。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教师就要首先做到不随地吐痰;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个好学者;要让学生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师就不能图方便而带头走过校园的草坪。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老师。三、文化育养成知识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孕育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通过品德课的学习,在不经意间就养成了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垃圾自觉捡起的好习惯,他们还明白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应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当然,如果能够让这些文化课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更大,效果更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为此,要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进行校风、学风、文明礼仪等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营造较好的习惯养成氛围。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更是一种熏陶和感染,能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让学生每天认真打扫教室卫生,精心布置教室,布置好“天天格言警句”。或者发动学生自己查找或编写名言,许多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了一些新颖的名言,由于这些名言警句出自学生之手,激励教育作用就更大,从而使养成好习惯的理念入心入脑。四、家校促养成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常有这么一个现象困扰着我们,那就是“5
3
f<2”。这一现象在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方面更为突出,教师通过一周在校5天的抓管,行为习惯养成刚有起色,但通过离校2天学生的一意孤行和放任(这样的一意孤行和放任在家长看来习以为常),我们在校的教育就前功尽弃。怎么会出现一周中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效果不及一周中学生离校2天在家的影响?一方面说明家庭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提醒着我们家校工作亟待于加强,强化家校联系,是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使家长们明白:良好习惯的养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