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教学设计主题的确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了我们的食品领域中,而人们在保障温饱的情况下,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近年来,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甚至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引发了大家的持续关注。食物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食物的质量问题会导致一些疾病甚至食物中毒,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较少,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有些学生会从路边的小摊随意买一些“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含有色素和防腐剂的食品,甚至是地下工厂生产的食品。一些同学因买了这一类食品,吃后轻则腹痛,重则呕吐、腹泻、以至食物中毒。这样都可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身边的食品安全。因此确立这一主题。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整个主题活动分三阶段实施: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3总结汇报阶段。力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提出问题:学生认识活动课题,根据自己身边的现象,整理搜集的资料
f提出相应需要探讨的问题,把所有问题归类。整理如下:1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安全食品。2不安全食品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3怎样辨别不安全食品。4食品安全知识。第二阶段实践研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开展有效的活动,采访小摊小贩;上网查阅资料;归类整理资料;制定班级问卷调查表;在银川市乐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了解食品的制作过程。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本次活动最后以这样的形式呈现:文字资料、实物、手抄报、图片展示、触目惊心的事例、知识竞赛影像资料等。活动课时:5课时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要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食品(活动实施阶段):
f安全事故的危害。2通过分析样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3了解哪些是垃圾食品及垃圾食品的危害,能分辨出学校商店里的垃圾食品,形成垃圾食品吃不得的强烈意识。4初步了解和掌握辨别食物是否卫生、安全的基本方法;5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在网上寻找、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