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数字是多少。我记得好像是50。r
2,任意输入数字,和“”几个符号组成一个算术表达式,计算出值是多少。r
3,记得看过计算机组成原理里面有个磁盘调度算法,用的是现在电梯常用的电梯算法。感觉这个算法很好,就去用C语言实现了一遍。r
r
刚开始写程序,都是一个mai
函数全部搞定。慢慢的,在算法实现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一个算法太大,一路写下去,代码会很长,并且很容易想了前面就忘后面该怎么写,或者写到后面,忘了前面写的是什么。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想法,就是刚开始设计算法的时候,想好哪几步,然后每一步用一个函数代替。mai
函数中只是分步函数的流程控制。这样mai
函数的代码就大大的减少,逻辑变得非常清晰。然后可以像填空一样把每个分部函数完成。接着在子函数里面还可以分成子函数,分到后来,发现很多函数可以被其他的函数调用。达到重用的目的。记得当时发现这个方法后,也是异常的兴奋。这种方法居然被自己想到了,感觉自己真是个人才。因为自己是非计算机专业,想找编程的工作,起码要有一个东西证明自己是学过计算机的。所以在这期间报考了那个高级程序员(高程),因为要考试,所以学习了一些汇编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考试好像分为笔试和上机,但是现在已经忘记是哪一个没过了。郁闷!没过之后,不甘心,就去报了个计算机等级考试(3级,互联网技术),结果不出意外,将证书收入囊中(不过现在想想,一点都没用上。拿回来后,从来都没给人看过,现在都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r
r
搞完这些,自己大三也差不多结束了。自己也知道到了大四要开始找工作,所以不能自己专门去研究什么算法。那个东西当不了饭吃。所以要搞一些比较流行的东西,起码需要混到一个工作。所以那时就搞了一本“C入门经典”。因为那时听说NET比较流行,好找工作。并且对于一个新的东西,我比较喜欢找一些名字上有“入门”两个字的书(这样的书里面一般都会很详细的告诉你如何搭建调试环境)。因为程序这个东西,你首先要能够搭建一个调试环境,光靠看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后来感觉这本书还不错,不枉费我100块大洋。从中学到了一些NET的基本用法。并且对面向对象讲得比较详细。“面向对象”那一章我也很认真的反复看了好几遍,因为那时03年面向对象非常热门,网络上面到处是“面向对象”几个字,感觉编程高手都是会面向对象。我也想成为高手,所以我就抱着一种不搞懂不罢休的气势去看。结果,只是记住了面向对象的语法。书中和网上举得例子也很简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