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和“会学”。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也将带动教师的“教”,教学可以相长。究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如何落实“教与学”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实践与策略,以求抛砖引玉。
2
f一、以学设教,关注学情差异“以学设教,关注学情差异”是“关注学”的课前准备,是要求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不但要备“教案”,还更要备“学案”,关注学生的学情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所需,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学案”设计在考虑“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本位”与“学生本位”的相结合。“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们教师能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与方式,使教师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一)、活用教材,因材定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怎样用好这个“例子”?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源、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本,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如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年级中反复出现,虽然层次水平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不在同时期学习,小学生习得后的遗忘率相当高,学习的效果也就低效。因此,我们可以创造性地把小学英语学习内容按生活主题进行归类整合,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渗透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使教材具有学科融合性和拓展性。同时,把新旧知识进行穿插,让小学生进行主题式的英语交际与探究,有利于小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听、读、说、写等综合技能的提升。
3
f因此,我们在设计“学案”时,更应关注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合的教学目标。让师生一起带着明确的目标走向教材,走向生活。秉承“教育即生活”(杜威)和“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更好的发展。如下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1】short、lo
g、big、small等形容词的学习在四年级下册U
it5HowmuchisitAReada
dwrite的单词教学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