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范的集合,它的作用在于明确人们在各种既定情境下应如何行动。规范的目的在于对行为提出限制,使人们的行为保持一致。这种一致性即“常规性”,它是纪律要素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权威性。“倘若没有权威,纪律就不会出现”。纪律显示出的某种权威力量迫使人们只能默认与服从,人们才会按照纪律规定的方式去行动。纪律就是要对高于一己私心的规矩抱有敬畏之心和主动服从,使行为符合规范。道德的第二要素是对群体的依恋。根据人类行为的目的,涂尔干将人类行为分为个人目的和“非个人”目的行为。这个“非个人”既不是行动者自身,也不是行动者之外的某个人或其他许多人,它是“超个人”的有自己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行动方式的“自成一体”的有机实体,即社会,“除了由个人的联合所形成的群体,即社会,就不再有任何外在于或超越于个人的东西了。于是,道德目标也就是那些以社会为对象的目标。只有根据集体利益而进行的行动才是合乎道德地行动。”涂尔干鲜明指出了社会是道德的起点、社会利益是道德行动的目标,这也是其确立道德教育任务和目标的理论依据。道德的第三要素是自律精神。在涂尔干道德教育的第三要素中,自主、自治、自律是含义相通的三个词,指人们完整清晰的对道德行为予以认识与理解,从而自愿接受、遵从道德规范,诚心向往高尚的道德追求,无需任何外部强迫与约束。因为对事物、对规范的认识有赖于知识,所以道德的第三要素也是道德的知性。(二)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个人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是涂尔干道德教育的目的,即使个人行为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这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受到外在环境、所受教育和主体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统一。涂尔干承认社会和道德准则的权威,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要更多侧重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道德准则,这些具体道德规则和准则就是道德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涂尔干认为科学和历史能引导人去思考、理解生活,从而真正面向现实,因此他主张把科学和历史作为德育赖以进行的两大基础课程体系。关于道德教育方法,根据道德的第三要素,涂尔干指出道德教育不是宣讲也非灌输,真正的道德教育是解释,是传授关于道德的知识。道德教育应该遵循一条从对规范的认识出发,到对规范的深刻理解基础上产生道德行为的动机,最后落实到自律行为上,这样的一条轨迹。解释和理解是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效果。同时,涂尔干还强调了学校教育和教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